新闻中心
技术资料

> 技术资料

冷却塔在高频炉当中的应用

发布者:山东凯翔传热科技有限公司时间:2019/5/17

 高频炉是主要应用在金属冶炼当中的环保型高温感应加热设备。高频炉是同高频率电流经过一定形状的加热圈,圈内的磁束发生变化,加热体放置在加热圈内,磁束就会贯穿整个加热体,通过加热体内的电阻产生焦耳热,达到迅速加热的目的。高炉冷却设备是高炉炉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炉体寿命可起到如下作用:

1.保护炉壳。在正常生产时,高炉炉壳只能在低于80°C的温度下长期工作,炉内传出的高温热量由冷却设备带走85%以上,只有约15%的热量通过炉壳散失。
2.当耐火材料大部分或全部被侵蚀后,能靠冷却设备上的渣皮继续维持高炉生产。
3.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使耐火材料的侵蚀内型线接近操作炉型,对高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炉料的顺行起到良好的作用。
4.对耐火材料的冷却和支承。在高炉内耐火材料的表面工作温度高达1500°C左右,如果没有冷却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耐火材料就会被侵蚀或磨损。通过冷却设备的冷却可提高耐火材料的抗侵蚀和抗磨损能力。冷却设备还可对高炉内衬起支承作用,增加砌体的稳定性。
 

一: 高炉冷却结构形式

由于高炉各部位热负荷不同,采用的冷却形式也不同。现代高炉冷却方式有外部冷却和内部冷却两种。内部冷却结构又分为冷却壁、冷却板、板壁结合冷却结构及炉底冷却。
(1 )外部喷水冷却在炉身和炉腹部位装设有环形冷却水管,水管直径 50~ 150mm,距炉壳约100mm,水管上朝炉壳的斜上方钻有若干 5~ 8mm小孔,小孔间距100mm。冷却水经小孔喷射到炉壳上进行冷却。为了防止喷溅,在炉壳上装有防溅板,防溅板与炉壳间留有8~10mm缝隙,冷却水沿炉壳流下至集水槽再返回水池。外部喷水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检修方便,造价低廉。喷水冷却装置适用于小型高炉,对于大型高炉,只有在炉龄晚期冷却设备烧坏的情况下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冷却手段,防止炉壳变形和烧穿。
(2) 冷却壁冷却壁设置于炉壳与炉衬之间,有光面冷却壁和镶砖冷却壁两种。
A 光面冷却壁在铸铁板内铸有无缝钢管。铸入的无缝钢管为 34mm×5mm或 44.5mm×6mm,中心距为100~200mm的蛇形管,管外壁距冷却壁外表面为30mm左右,所以光面冷却壁厚80~120mm,水管进出部分需设保护套焊在炉壳上,以防开炉后冷却壁上涨,将水管切断。光面冷却壁用于风口以下炉缸和炉底部位。风口区冷却壁的块数为风口数目的两倍;渣口周围上下段各两块,由四块冷却壁组成。光面冷却壁尺寸大小要考虑到制造与安装方便,冷却壁宽度一般为700~1500mm,圆周冷却壁块数最好取偶数;冷却壁高度视炉壳折点而定,一般小于3000mm,应方便吊运和容易送入炉壳内。冷却壁用方头螺栓固定在炉壳上,每块4个螺栓。同段冷却壁间垂直缝为20mm,上下段间水平缝为30mm,上下两段冷却壁间垂直缝应相互错开,缝间用铁质锈接料锈接严密。光面冷却壁与炉壳留20mm缝隙,并用稀泥浆灌满,与砖衬间留缝100~150mm,填以碳素料。
B 镶砖冷却壁所谓镶砖冷却壁就是在冷却壁的内表面侧(高炉炉体内侧)的铸肋板内铸入或砌入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材质一般为黏土质、高铝质、炭质或碳化硅质。一般是在制作砂型时就将耐火砖砌入铸型中,然后铸入铁水。也有的是先浇铸成带肋槽的冷却壁,然后将耐火砖砌入肋槽内或者将不定型耐火材料填充在肋槽内。镶砖冷却壁与光面冷却壁相比,更耐磨、耐冲刷、易粘结炉渣生成渣皮保护层,代替炉衬工作。从外形看,一般有3种结构型式:普通型、上部带凸台型和中间带凸台型。凸台冷却壁的凸台部分起到支撑上部砌砖的作用,可以取消最上层的支梁水箱,简化了冷却系统结构、减少了炉壳开孔。中间带凸台的冷却壁比上部带凸台的有更大的优越性,当凸台部分被侵蚀后整个冷却系统仍是一个整体,而上部带凸台的冷却壁当凸台被侵蚀后,凸台部分就不起冷却作用了。
镶砖冷却壁厚度为250~350mm,主要用于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冷却,炉腹部位用不带凸台的镶砖冷却壁。镶砖冷却壁紧靠炉衬。冷却水管在冷却壁内的排列形状、位置、数量和层数以及冷却壁本身的材质对冷却壁的寿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研究冷却壁的损坏机理和考虑它的结构合理性后,新日铁开发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冷却壁。

二: 冷却壁

冷却板又称扁水箱,材质有铸铜、铸钢、铸铁和钢板等,以上各种材质的冷却板在国内高炉均有使用。冷却板厚度70~110mm,内部铸有Φ44.5mm×6mm无缝钢管,常用在炉腰和炉身部位,呈棋盘式布置,一般上下层间距500~900mm,同层间距150~300mm,炉腰部位比炉身部位要密集一些。冷却板前端距炉衬设计工作表面一砖距离230mm或 345mm,冷却水进出管与炉壳焊接,密封性好。由于铜冷却板具有导热性好、铸造工艺较简单的特点,所以从18世纪末期就开始用于高炉冷却。在一百多年的使用中,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发展为现在的六室双通道结构。它是采用隔板将冷却板腔体分隔成6个室,即把冷却板断面分成6个流体区域,并采用两个进出水通道进行冷却。

三:板壁结合冷却结构

冷却板的冷却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冷却元件(冷却板)伸进炉内的长度(一般700~800mm)来冷却周围的耐火材料,并通过耐火材料的热传导作用来冷却炉壳。从而起到延长耐火材料使用寿命和保护炉壳的作用。冷却壁的冷却原理是通过冷却壁形成一个密闭的围绕高炉炉壳内部的冷却结构、实现对耐火材料的冷却和对炉壳的直接冷却。从而起到延长耐火材料使用寿命和保护炉壳的作用。对于全部使用冷却板设备冷却的高炉,冷却板设置在风口部位以上一直到炉身中上部。炉身中上部到炉喉钢砖和风口以下采用喷水冷却或光面冷却壁冷却。
全部使用冷却壁设备冷却的高炉,一般在风口以上一直到炉喉钢砖采用镶砖冷却壁,风口以下采用光面冷却壁。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高炉根据冶炼的需要,在不同部位采用各种不同的冷却设备。这种冷却结构形式对整个炉体冷却来说,称为板壁结合冷却结构。近十多年来,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和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高炉寿命的薄弱环节由炉底部位的损坏转移到炉身下部的损坏。因此,为了缓解炉身下部耐火材料的损坏和炉壳的保护,在国内外一些高炉的炉身部位采用了冷却板和冷却壁交错布置的结构形式,起到了加强耐火材料的冷却和支托作用,又使炉壳得到了全面的保护。

四: 冷却介质

根据高炉不同部位的工作条件及冷却的要求,所用的冷却介质也不同,一般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空气和汽水混合物,即水冷、风冷和汽化冷却。(闭式冷却塔、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空冷器)对冷却介质的要求是:有较大的热容量及导热能力;来源广、容易获得、价格低廉;介质本身不会引起冷却设备及高炉的破坏。高炉冷却用冷却介质主要是水,很少使用空气。因为水热容量大、热导率大、便于输送,成本低廉。水—汽冷却汽化潜热大、用量少、可以节水节电,适于缺水干旱地区。空气热容小,导热性不好,热负荷大时不宜采用,而且排风机消耗动力大,冷却费用高。以前曾采用风冷炉底,现在也被水冷炉底所代替。工业用水的来源是江河湖泊水也称地表水,也有井水称地下水,以上又总称天然水。天然水中都溶解一定量的钙盐和镁盐。以每1m3水中钙、镁离子的摩尔数表示水的硬度。根据硬度不同,水可分为软水(小于3mol/m3),硬水(3~9 mol/m3),极硬水(大于9 mol/m3)。我国地表水多为2~4 mol/m3,地下水因地而异,有的很低,有的高达25 mol/m3。
高炉冷却用水如果硬度过高,则在冷却设备中容易结垢,水垢的热导率极低,1mm厚水垢可产生50~100°C的温差,从而降低冷却设备效率,甚至烧坏冷却设备。水的软化处理,就是将水中钙、镁离子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不形成水垢的钠阳离子置换。置换过程经过一中间介质,即离子交换剂来实现。

五:水冷炉底

大型高炉炉缸直径较大,周围径向冷却壁的冷却,已不足以将炉底中心部位的热量散发出去,如不进行冷却则炉底向下侵蚀严重。因此,大型高炉炉底中心部位要冷却,现在多采用水冷的方法。这是常见的一种水冷炉底结构形式。水冷管中心线以下埋置在炉基耐火混凝土基墩上表面中,中心线以上为碳素捣固层,水冷管为Φ40mm×10mm,炉底中心部位水冷管间距200~300mm,边缘水冷管间距为350~500mm,水冷管两端伸出炉壳外50~100mm。炉壳开孔后加垫板加固,开孔处应避开炉壳折点150mm以上。水冷炉底结构应保证切断给水后,可排出管内积水,工作时排水口要高于水冷管水平面,保证管内充满水。

六:高炉给排水系统

高炉在生产过程中,任何短时间的断水,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高炉供水系统必须安全可靠。为此,水泵站供电系统须有两路电源,并且两路电源应来自不同的供电点。为了在转换电源时不中断供水,应设有水塔,塔内要储有30min的用水量。泵房内应备有足够的备用泵。由泵房向高炉供水的管路应设置两条。串联冷却设备时要由下往上,保证断水时冷却设备内留有一定水量。
第三代和第四代冷却壁的主要特点是:
(1) 设置边角冷却水管,以防止冷却壁边角部位母材开裂。
(2) 采用双层冷却水管,即在原有的冷却水管背面设置蛇形冷却水管,不但加强了冷却强度,而且当内层冷却管损坏后,外层冷却管仍可继续工作,从而保证了炉役末期继续维持正常冷却。
(3)  加强凸台部位的冷却强度,采用双排冷却水管冷却。并在凸台部位前端埋入耐火砖,防止强热负荷作用下的损坏。
(4)  第四代冷却壁的炉体砌砖与冷却壁一体化,即将氮化物结合的碳化硅砖(相当于炉体砌砖)与冷却壁合铸在一起,这样较好的解决了砖衬的支承问题,缩短了施工工期。
冷却壁的优点是:冷却壁安装在炉壳内部,炉壳不开口,所以密封性好;由于均布于炉衬之外,所以冷却均匀,侵蚀后炉衬内壁光滑。它的缺点是消费金属多、笨重、冷却壁损坏后不能更换。
 

在线QQ 拨打电话